温暖,追梦
在我上小学的时候,母亲总喜欢教育我好好学习,认真上学,那时年纪小,总会不服气的顶嘴反问母亲:“那你小时候不也是没有好好读书吗?”每每面对我这个问题,母亲的眼里总是闪过一丝失落。
当我步入初中,升学压力开始变大,那时候不止一次的厌学过想过放弃中考,直接步入社会。所以那段时间,我的成绩一落千丈,出于望女成凤的急切愿望,母亲总是督促我好好学习。面对母亲不厌其烦的提醒,我又再次提出来小时候的那个问题“那你小时候都不好好学习,为什么一定要来督促我呢?”母亲听完后很失落的走开了。
后来我从二姨的口中得知,原来母亲小的时候成绩非常优秀,经常是班里的三好学生,成绩更不用说,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,那时候我才知道,原来我的母亲以前是这么的厉害。可是在户口本上,母亲的学问却只有初中水平,对此我感到非常的不理解,按道理来说,面对成绩如此优异的母亲,难道不是应该像我一样,读完初中后考高中,然后努力的考取一个好的大学吗?毕竟哪个学子不想上大学看一看更好的风光呢?
这个疑惑一直伴随我升入高中,直到我我高一那年才解开这个困扰我很久的疑惑。当时由于父亲重病,家里开始变的拮据起来,看着每天都操劳着的母亲,提早结束学业这个念头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。我记得很清楚,那次母亲来和我谈话,我也终于知道了母亲为什么成绩优秀,却并没有坚持上学。
母亲说,在她那个年代,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,当时很多的人都并不觉得农民的孩子读书有什么用,与其读书,倒不如好好的种庄稼填饱肚子。很不幸,我的姥姥,也是抱有这种想法的。母亲回忆到当时,她读书的时候,都是偷偷的写作业的,从来根本不敢把作业拿出来,生怕被姥姥知道她写作业而撕了她的作业本。那时候,母亲连买一分钱的作业本都要商量好久,甚至有时候会因为偷偷买书而被揍一顿。其实母亲是考上了高中的,要知道在母亲那个年代,考上高中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。可是啊,因为高中的学费是500块钱,家里人根本不愿意拿这个钱去给母亲读书,所以很不幸母亲没有机会继续她的学业。
母亲并不是没有努力过,她曾尝试着四处借钱读书,可是当时的母亲怎么可能能凑到500块钱这个天数呢?故事到这就结束了,后来的母亲还是没有机会去见识高中的学习生活。
对比于过去的母亲,我是相当幸运的,国家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会给予援手,发放助学金,以此来帮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。每每说到这,母亲总是拿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感叹道:“现在的生活多好啊,你看国家政策的支持,如果以前我也能赶上,是不是也可以读高中,然后考大学了?”母亲也时常教育我,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,她告诉我,应该更加好好读书,珍惜这个机会。
其实助学基金何尝不是国家给予的温暖呢?因为有了国家给予的资金支持,我们更多的人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,有了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,而不是把自己困在自己小小的天地里。接受资助的孩子有了一个可以看看更广的世界长什么样子的机会,有了一个变成为自己想成为之人的机会。我曾经想过如果不上学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。如果不继续学业,那么可能现在的我根本不可能在大学的校园里,轻松自由的学习,可能我会有端不完的盘子,会有加不完的班,也可能不上学的我此时已经结婚生子,整日忙着柴米油盐的计算……
不过,既然我有了继续完成学业的机会,那么必将努力学习,见识更广更丰富多彩的世界。同时也应该心怀感恩之心,努力学习,不说未来做一个有很大成就,能给予世界多大贡献的人,但是一定要做一个会奉献,肯奉献,积极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人。我会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梦想,不断的提高自身,朝着变成更好的自己而努力。
都说自己曾经淋过雨,所以以后会为别人撑伞,在以后的生活中,心怀感激,努力传递这份温暖,在别人陷入困境时,给予别人援助之手,把温暖传下去,以我个人最大的努力,做一个温暖的传递人。让更多人沐浴在温暖之下。
22高专学前三班刘梦阳